来源: 阅读:- 2022-08-16 14:41:09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渝民〔2021〕94号)文件要求,“构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搭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配备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提升本土社工专业服务知识和能力,依托社区社工室,开展针对辖区居民的各项社会工作服务,打通社会工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两江新区社保局为完善两江新区社区服务、提升本土社工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两江新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委托两江新区社会组织礼嘉孵化基地(以下称孵化基地)积极回应并支持一线工作人员,通过探讨社区社工室建设、社区基金打造,旨在为社区提供资源整合、服务开展的专业力量,本土社工的能力提升和参与是打造社工室、社区基金可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坚持专业力量运营和赋能,支持社工成长、社工室建设可持续发展。
孵化基地针对本土社工反馈基本情况,联合恩派、行业伙伴开展社工协作营系列赋能工作坊,开展社区公益基金建设运营赋能工作坊3场、个案及小组理论实务培训3场、社工室内驱力增质提效工作坊3场、社区社会组织领头雁培育3场、社工室工作者服务基本框架培训8场,共计约69学时,培训人次688余人。
两江新区社区社工室工作者的服务基本框架
社区基金是实现社区自我造血、社区治理创新的一大途径,孵化基地通过社区基金建设运营赋能系列工作坊,从筹建开始,引导大家逐步了解社区公益基金概念、基本内容、工作思路、如何劝募、社区基金资金管理、项目资助及监管等社区基金建设运营的一系列步骤和阶段;细致操作上则是从社区基金项目申报流程图绘制、项目预算设计、报销示例纠错等环节带动学员积极参与,再加以优秀案例分享和解析,提供给学员更多社区基金的运营思路,启发创新灵感。
社区基金建设运营赋能系列工作坊
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常用的工作方法,孵化基地联合入驻社会组织,开展个案、小组理论实务培训,包含个案工作流程、个案工作理论和个案工作模式,儿童个案服务的流程、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领域,小组的类型、小组工作模式等理论内容讲解,除此之外,还搭配OH卡牌游戏、沙盘辅导、小组体验等经常使用到的工作技巧进行演示和实际操作,学员通过理论+实践的互动式学习,不仅是对社会工作了解加深了,还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个案及小组理论实务培训
社区社工室,作为三级服务体系的末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意味着,对运营社工室的本土社工有一定的要求,孵化基地联合恩派,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我与社区社工室的前世今生——本土社工内驱力激发”、“突破,尝试另外一种模式: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发展理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及“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学习及操作”等主题工作坊,引导各社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优势、积累和困惑与居民产生碰撞、交流等互动,从社区行政人员转化为社工,转化为敬畏地向社区学习、向居民学习,聆听他们的意愿,从居民、社区文化当中去发掘社区优势,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一起改变社区。
社工室内驱力增质提效工作坊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可以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积极分子,也可以是社区的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幸福、和谐、美好的社区,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选取三个试点街道的三个演示社区进行社区社会组织领头雁培育课程,从社区参与阶梯开始,引导每组的本土社工带领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进行“我们组织的怀抱——组织架构绘制”、“我们组织的心跳——组织发展脉络梳理”、“我们组织的旗帜和步调——组织类型选择”以系列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剖析,讲解自己组织发展的情况、发展的进程,遇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以此让组织自行评估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让社区本土社工了解组织培育、评估的工具和技巧,与组织拉近距离,便于社区与居民达到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社会组织领头雁培育
接下来,孵化基地将持续对试点社区进行社工室运营本土社工一对一督导,解答本土社工疑惑,梳理和讨论工作方向,逐步减少本土社工对于社工专业性的迷茫,引导其按照社工室年度计划稳步开展工作,把握好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最末端,在工作中逐步带动“五社”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动“五社联动”的联动机制建设与完善,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